Facebook is depressing

To others we are not ourselves but a performer in their lives cast for a part we do not even know we are playing. —— Elizabeth Bibesco

Facebook的预设,令我极度混身不舒服。一定要在它的网页架构、框架中。那种下三滥的定式。

所有可能的反应,Facebook独裁设定只.有.「赞」。什么是「赞」?中文版把 "like" 对应到「赞」的人,算是够神。一种其实很模糊而笼统无实质意义的正面回应,它是手指的习惯点击,无关乎大脑判断。它的笼统是完全抹杀所评论句子可能存在的暧昧真实。它是鼓吹不实在的关心,每一个赞之后,就有一个不同的赞的理由。

二十世纪初期的意大利左派思想家 Antonio Gramsci 的著名文化理论,Cultural Hegemony ——文化上的强势、霸权,意指资本社会的政府或国家机器,运用文化上的强势来巩固权力。这个观念被 Edward Said 用在分析殖民帝国文化影响,也有人用在上层文化「教化」下层文化的讨论。

现在,Facebook设定出的群体性和唯一的「赞」,已成为这个时代的新 hegemony。面对这新一代的 hegemony,我从来没有如此清晰地体会到——原来可以是那么空洞、那么潜移默化——二十一世纪的老中青新人类,可以那么容易拜倒,一如媒体被严格控制的时代或社会。

没人敢忽视它。从国际到本国媒体在每条报导后都加上 Facebook, Twitter(now X) 等一连串的图像链接以便在各类社群中,继续进行撞击,继续传播,继续扩散。

但其实,如果可以的话,我还是想把 Facebook 想像得可以更「可能」一点。

在主要的即时心情报导之外,短句可以长一点,思索的时间可以久一点。没被「赞」的留言,可以被视为 "Beyond" 赞的存在。

对这个本来也是被「句子」被「话」堆砌出来的虚拟世界,也可以透过反其主流正面、乐观、大家友爱、俏皮的教条情绪,出现一些 另类 的话语句子想法。


*Alternative/另类,八零年代那么红而重要的观念,现在居然消声,被「同类」取代。因为另类已被收编,成为网络里各种态度中的某一种。像电子琴上的百种节拍,一个曲子可以从华尔兹变成嘻哈,也可以从嘻哈变成电子舞曲。那只是今日色调,无关信念。

[Return to the main page]​

Created: 2025-03-12 Wed 13:21

This webpage is generated by GNU Emacs